據國家統計局最新公布的數據顯示,2013年1-7月,我國葡萄酒行業累計產量64.25萬千升,同比下降9.31%。同樣,葡萄酒行業收入與利潤總額增速繼續延續上月走勢,均為負值,且下降幅度進一步擴大。葡萄酒行業增長乏力。
各經濟數據紛紛告負
7月產銷壓力加劇
數據顯示,2013年1-7月,我國葡萄酒行業累計產量比去年同期大幅下滑27.16個百分點。此前,國家統計局公布的數據顯示,2013年上半年,我國葡萄酒行業累計產量同比增速下降7.15%。比上年同期大幅下滑24.66個百分點。就累計產量增速水平來看,我國葡萄酒行業累計產量降幅進一步擴大。
其中, 六七月單月產量增速繼續下滑,雖然單月產量環比高于5月,但產量絕對值仍處于歷史低位,這種情況或說明國內葡萄酒行業遭受的壓力可能比預期的要嚴重。
同樣,葡萄酒行業收入與利潤總額增速繼續延續上月走勢,均為負值。 2013年前6個月,我國葡萄酒行業實現收入193億元,同比下降3.44%,實現利潤總額21.11億元,同比下降16.53%。葡萄酒業內人士分析,我國葡萄酒行業呈現負增長的原因和消費需求下降有直接關系。政府限制“三公消費”政策對葡萄酒行業的影響仍在繼續。
市場面臨重新洗牌
散亂小企業退市
中國已成為全球第五大葡萄酒消費國。過去十年間,葡萄酒在中國的銷量與人均消費均呈三倍增長。2010-2011年瓶裝酒進口量增加65%,進口額漲幅近200%。但2013年以來,我國進口葡萄酒數量及金額同比增速均出現明顯下滑。
對于進口葡萄酒增幅下降的原因,酒美網CEO呂意德表示,以前進口葡萄酒過于火熱,進口量高速增長。但國內市場消費量沒有這么大的增幅,進口量和消費量不成等號。
數據顯示,2013年1-7月,我國進口葡萄酒數量達到24.14萬千升,同比增長只有0.1%,比去年同期下滑9.9個百分點。而進口葡萄酒金額為13.56億美元,同比增長1.3%,和去年同期相比減少23.6個百分點。
“前幾年葡萄酒市場火熱,一些投資者盲目地注入資本。今年許多投資者意識到進口紅酒市場競爭很激烈,主動退出市場。”呂意德告訴北京商報記者。
中國食品土畜進出口商會酒類進出口商分會統計顯示,2013年1-7月,中國進口原瓶裝葡萄酒16.5萬千升,同比增長16.62%。以2升以下原瓶裝葡萄酒為例,1-7月,進口額超過600萬美元的企業達到14家,其中7家企業的增長率超過市場平均增幅。
在呂意德看來,專業進口商的銷量是增長的。優勢企業的進口量在增加,有實力的進口商增幅肯定大于行業增幅。葡萄酒行業集中度在提高。
北京德龍寶真國際酒業有限公司北京分公司總經理助理王可表示,公司今年引進了價格在100-200元之間性價比更高的葡萄酒,公司前7個月的銷量已經比去年同期上漲了約20%左右。
散裝葡萄酒增長放緩
進口葡萄酒性價比提高
據中國食品土畜進出口商會酒類進出口商分會統計顯示,和進口瓶裝葡萄酒進口額及進口量背道而馳的是進口散裝葡萄酒,前7個月進口散裝葡萄酒5.5萬千升,同比下降31.4%;進口額7155萬美元,同比下降24.2%。
我國進口葡萄酒市場上,散裝葡萄酒已經出現增長放緩現象,這與我國散裝葡萄酒市場的發展有密切關系。
隨著葡萄酒市場的日益規范,消費者對葡萄酒認識的加深,對葡萄酒好壞的判斷就有了明確的標準。同時,我國日益加劇的散裝葡萄酒市場競爭也是促使其增長放緩的關鍵因素。
另據國家統計局的數據顯示,和進口葡萄酒的進口數量和進口金額相比,2013年7月,我國進口葡萄酒累計均價環比有所提升。2013年1-7月我國進口葡萄酒累計均價達到5.62美元/升,比去年同期提高0.07美元,相當于同比上升了1.17%。
現在紅葡萄酒的性價比高,毛利率低。售價相同的情況下,和之前相比進口成本更大。由于消費者對葡萄酒質量的要求提高了,同樣的銷售價格下,葡萄酒企業必須進口質量更好的葡萄酒以滿足市場需求。以進口葡萄酒為例,假設一瓶售價100元的葡萄酒之前的進口價格是1歐元,而現在可能要進口價格更高的5歐元的葡萄酒。
葡萄酒行業專家表示,隨著消費者認識的提高,暴利時代宣告結束。現在葡萄酒行業集中度在提升,葡萄酒市場正在回歸理性。